志愿填报 | 大类招生盛行 对高考生而言是福是祸?一文读懂!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6-06 阅读: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采用大类招生方式或增加大类招生类别。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真是一波未搞懂,又来一波啊!直教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一点点去学习。

什么是大类招生?怎么招?对高考生有什么影响?今天,本文就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身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志愿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二、大类招生的三种模式


1、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

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3、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三、大类招生的优势


1、增加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的是大类而非专业,这样考生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另外,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降低了压线考生,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2、减少志愿填报的盲目性

在选择志愿时,大多数考生对专业的了解和选择比较盲目,未必清楚专业真正的发展前景,甚至连自己是否对这个专业感兴趣都不清楚。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跟着感觉走的现象非常普遍,结果导致最终被录取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相距甚远。

而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考生被录取后,不急于确定方向,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对专业产生质的认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喜爱专业,降低了转专业的门槛。

3、有利于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可选择范围,由原来的单个专业点,扩大到整合的专业群。学生在前一两年接受通识教育,从单一学科视野扩展为多学科、多领域视野,同时二次分流政策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交叉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拓宽专业人际网络

对于非大类招生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个单一专业内,而大类招生模式下的学生,同学拓展到多个专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学生,同学会分布在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可为后续职业生涯发展拓宽专业人际网络。

5、符合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大类招生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首创。美国常春藤高校如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大类招生、通识教育的人才招生培养策略。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常春藤高校发展的质量保障。日本东京大学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类招生的探索。由此看来,大类招生已成为国际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四、大类招生的风险


1、可能造成热门专业扎堆儿

如果大类内的专业不均衡,设置不合理,很可能出现热门专业报名扎堆儿的现象,加剧“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比如,财经类高校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结果,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

2、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虽然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经过1~2年的学习,将进行大类分流(分专业)培养。

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

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成绩原因,也无法选到自己的目标专业。

3、存在暗箱操作风险

按大类招生以后,很多大学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广东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正因为此,这位处长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五、大类招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1、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2、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3、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4、通过本科阶段的前一年半到二年学习,学生最终是要确定具体专业方向的。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提前了解所报院校将来分专业的相关规定,是很有必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将来学生的专业去向。家长可以咨询各校招生办人员,看看除了成绩因素以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要求。

ps:考生在报考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考虑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大学学习时就不会松懈,就能读到自己理想的专业。